Friday, 16 May 2014

堅巷 ● 香港醫學博物館

攝於2014年5月12日
孫中山史蹟徑的第三站抬頭向東望過去,在普慶坊和居賢坊交界的斜坡上,即堅巷2號,我們發現一座三層高的紅磚建築,圓拱形窗,窗與房之間有走廊,外邊有水泥漿砌成的尖拱,樓底很高,通風舒暢,很有二十世紀初英國的愛德華式建築味道,明顯脫離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華麗建築風格。屋頂蓋上中式簷瓦,有就地取材之意。正門入口大堂的天花有石膏裝飾的花邊,配合闊大的黑色柚木樓梯,扶手下有雕花。樓層間設人力操作貨物升降機,原本是用鋼纜拉動,輸送化驗樣本及儀器。

這座建築物前身是香港細菌學檢驗所,在1906年啟用,正是鼠疫流行時,負責研究細菌病患,培植疫苗。二次大戰後易名香港病理檢驗所,1973年遷離後,改作衛生署倉庫,直至1990年列為法定古蹟(declared monument),比一至三級歷史建築更珍貴。1996年,改建成為香港醫學博物館(Hong Kong Museum of Medical Sciences) ,收集有關香港醫學發展的文物,介紹香港西醫學發展歷史。




公眾停車場     中遠大廈停車場(時租),永樂街33號,沿永樂街向西步轉左沿摩利臣街、東街上山,到太平山街左轉,步行約十五分鐘
公共交通
    (1) 港鐵上環站,永樂街出口,沿永樂街向西步轉左沿摩利臣街、東街上山,
          到太平山街左轉,步行約十五分鐘。
    (2) 巴士23號、40號,西摩道站下車,沿般咸道轉入堅巷下山,步行三分鐘

開放時間
    星期二至星期六,上午10時至下午5時;星期日及公眾假期,下午1時至5時。
    逢星期一、聖誕日、聖誕翌日、元旦日及農曆年初一至初三休息。
    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於下午3時休館。
入場費     成人港幣20元、小童、長者半費。

Thursday, 15 May 2014

醫院道 ● 八號差館

我們經過「高街鬼屋」,沿醫院道向東面直走,便到了「八號差館」的原址。香港十九世紀建成的警署,按編號排列,於醫院道的警署編號第八號,便俗稱「八號差館」了。

最初的八號差館,建於1870年的普義街(原名為差館街),半山區在1894年發生鼠疫後需要重建,八號差館遷至附近的醫院道,直到1925年拆卸。第三代的八號差館於1928年啟用,後來又於1934至1935年間拆卸並重建成舊半山區警署,樓高五層,一直保留至今。

在2005年,港鐵開始計劃興建西港島線西營盤站,需要清拆位於般咸道的戴麟趾康復中心(David Trench Rehabilitation Centre),因此利用此棄置的建築物,重修及擴建後成為戴麟趾康復中心南翼,於2011年開幕,現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(Grade III Historic Building)



鄰近公眾停車場    香港大學(時租),沿般含道向東步行十五分鐘
公共交通
    (1)港鐵西營盤站、高街出口(2014年底通車)往東邊街方向,向東步行六分鐘;
    (2)巴士23號、40號,豫苑站直達

高街 ● 女子精神病院

攝於2014年5月12日
我們經過拔萃男書室舊址,緊貼旁邊的是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。雖然這不是孫中山史蹟徑的其中一站,但這座建築物的俗稱卻廣為人知:「高街鬼屋」!

這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物(Grade I Historic Building),高街2號,建於1892年,原為政府西營盤醫院的外籍護士宿舍。

在1941年,由於鄰近域多利精神病院不敷應用,該處改作女子精神病院,至1961年隨著青山醫院落成而改作日間精神科門診部,直至1971年遷出。

建築物樓高三層,以花崗石作外牆,外圍是拱形長廊,蓋以中式的瓦片斜尖屋頂。
攝於2014年5月12日

日間精神科門診部在1971年遷出後,整座建築物荒廢了三十年,所以俗稱「鬼屋」。當年香港大學留宿的學生,晚上到棄置的「鬼屋」「探險」,屬求學期日常男女玩鬧活動之一。直至2001年,原建築物大部份拆卸重建,只保留原建築的正立面,用作社區綜合大樓。









鄰近公眾停車場    香港大學(時租),沿般含道向東步行十分鐘
公共交通
    (1)港鐵西營盤站、高街出口(2014年底通車)往東邊街方向,向東步行一分鐘;
    (2)巴士23號、40號,東邊街

Wednesday, 14 May 2014

東邊街 ● 拔萃男書室

拔萃男書室舊址在般含道東邊街的交界,是孫中山史蹟徑第二站

這塊地在香港早期教育史佔重要的一頁。1860年,聖保羅書院首任校長施美夫會督夫人(Lady L. Smith)與英國遠東女子教育協會(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Female Education in the Far East)在這塊地建立Diocesan Native Female Training School,沒有正式中文名,但有華人稱之為曰字樓女館,蓋因校舍呈「曰」字形。六年後英文名改為Diocesan Female School,可惜再過兩年後卻結束了。

1869年,香港聖公會在原址開設Diocesan Home and Orphanage,香港政府的《轅門報》(Government Gazette,現稱《政府憲報》) 曾以中文稱之為曰字樓孤子院,男女兼收,後來又改名為 Diocesan School and Orphanage,強調其「學校」的角色。孫中山先生於1883年曾在此就讀。1891年,孤子院轉化為男校,改名為拔萃男書室(Diocesan Boys' School and Orphanage),而該校女生全數轉往菲莉女校(Fairlea Girls' School,協恩中學前身)。

拔萃男書室是今天拔萃男書院(Diocesan Boys' School)的前身;而曰字樓女館則是後來於1899年成立的拔萃女書室的前身,後來再演變為今天的拔萃女書院(Diocesan Girls' School)。至於東邊街現址,則重建成為今天的般咸道官立小學

我們一行眾人,其中包括兩位拔萃舊生,駐足凝望,應另有一番感受。



鄰近公眾停車場    香港大學(時租),沿般含道向東步行十分鐘
公共交通
    (1)港鐵西營盤站、高街出口(2014年底通車)往東邊街方向,向東步行一分鐘;
    (2)巴士23號、40號,東邊街

香港大學 ● 本部大樓

第一次的尋寶活動,在5月12日,由香港大學開始。

香港大學本部大樓一角,2014年5月12日攝。

香港大學的本部大樓(Main Building),許多學生稱為「陸佑堂」(Loke Yew Hall),但其實陸佑堂只是指二樓的大禮堂,不是整座大樓的名稱;大樓也不是陸佑捐建的,而是1910年由摩地爵士(Sir Hormusjee Naorojee Mody)捐錢建成的,後來在1952年擴建。摩地爵士,是居港的帕西裔商人,尖沙咀的摩地道,便是以他為名的。

為什麼二樓的大禮堂叫陸佑堂呢?這是因為1915年香港大學資金不足,馬來西亞華僑陸佑提供免息貸款,所以在1956年大禮堂加建舞台時,才命名為陸佑堂

大樓由利安顧問有限公司(Leigh & Orange)設計,大概可算屬新古典主義建築(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),大樓倚山建築,由花崗石柱廊所支撐,頂部則建有一座高塔和四座角塔。陸佑堂裡面的古典裝飾仍保持初建時的模樣。

我們在5月12日的尋寶活動由陸佑堂開始,當時正舉行考試,不過香港大學秉承百年傳統,不會謝絕外人,只在掛上陸佑堂「請安靜」的告示。



公眾停車場    香港大學(時租)
公共交通
    (1)港鐵香港大學站、香港大學出口(2014年底通車);或
    (2)巴士23號、40號,香港大學站

Tuesday, 13 May 2014

孫中山史蹟徑

5月12日,我們一班好友在香港大學午餐後,選擇了沿孫中山史蹟徑,開始尋寶。

孫中山史蹟徑由港島中西區的一些街道組成,最初稱中山史蹟徑,由中西區區議會在香港回歸前一年,即1996年設立,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30週年。後來在2006年,區議會連同建築署、旅遊發展局等修葺這條史蹟徑,加設了一些指示牌和說明展版。

孫中山史蹟徑香港大學為起點,沿般咸道德己立街為終點,全長共3.3公里,沿途有15站。

孫中山紀念館紀錄了孫中山在1923年描述中西區景況的一番話:「我於三十年前在香港讀書,暇時則閒步市街,見其秩序整齊,建築閎美,工作進步不斷,腦海中留有甚深之印象。」孫中山當年就讀拔萃書室中央書院 (皇仁書院前身) 及香港西醫書院 (香港大學醫學院前身) ,與香港淵源甚深。

明天(5月14日)的文章,介紹孫中山史蹟徑的第一站,香港大學本部大樓。

按圖放大 (click to enlarge)
上圖由本網誌製作。地圖底稿:www.map.gov.hk,版權屬香港政府所有,本網誌按政府網站指引免費取用。

孫中山史蹟徑第一站:香港大學
公眾停車場    香港大學(時租)
公共交通
    (1)港鐵香港大學站、香港大學出口(2014年底通車);或
    (2)巴士23號、40號,香港大學站

Monday, 12 May 2014

開始在香港尋寶

香港尋寶,指在香港尋找寶藏。這個尋寶遊戲,在今天無意中展開。

一班老友今天午飯聚舊,然後周圍漫步、談天,我們由薄扶林道般含道轉入東邊街下山,經過八號差館卜公花園,走到歌賦街結志街,這都是孫中山史蹟徑的一部份,沿途驚見許多優雅的舊建築。更驚訝的是,我們一大班人,土生土長,都是香港大學的舊同學,讀書時近在咫尺的美好地方,竟然從沒有仔細欣賞過,自己也感到難以相信。

再追問自己一百次為什麼也沒有用,只好珍惜當下,由今天起,在香港尋寶

以後我們在香港四處尋寶,過程都會在這個網誌(blog)分享。

歡迎大家一起在香港尋寶